剪辑的步骤没有一定之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习惯,但是工作流程和思路大体上没有太大差别。
这里强调一点,在素材格式比较多、素材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素材进软件之前根据项目需要,要进行转码,统一格式,以保证剪辑的流畅性。之前听说很多人直接用原素材,有些摄影机拍摄出来的格式是需要转码后再使用的,这一步偷懒会死人的。
1.素材整理
分析完剧本接下来就该看素材了,根据前期对剧本的分析将拍摄素材一一对应,看导演创意和拍摄风格,看剧本时划定的每场戏的重点(高潮)部分拍摄素材与你对剧本分析理解哪里不同。然后将素材按照场景或者一定逻辑将素材整理分类。
宣传片、广告等素材的素材整理方式就灵活许多,我一般都会尽量标记前期拍摄信息,个人习惯不同只要能以最快速度找到想要的素材即可。
注意:
1)无论剪辑什么样的项目都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镜头,具体原因《剪辑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新手职场生存指南》,然后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标记,整理素材的过程可以对素材进行适当剪切,不必纠结剪辑点的问题,这样整理出来的素材我称之为有效素材,对比原始素材可以计算出来有效素材的比例。有效素材对比成片也能计算出比例,慢慢项目累计多了这个数据就会派上用场。
2)标记好自己和导演比较中意的角度或者镜头或某一场戏。,如果对某一场戏或者逻辑结构有想法一定要拿笔记录下,想用什么样的镜头开始、用什么样得镜头结束、某一场戏还有没有其他剪辑方式,场与场之间怎么联系转换,宣传片结尾在某个点是否能收住、大概需要什么风格的音乐等等问题,要学会捕捉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
3)素材一定要烂熟于心。
2.粗剪与调整
这一步就是每一场戏按分场、分镜头进行粗剪,按照原剧本场景顺序把架子搭好,检查影片的连续性,过程中尽量还原导演的构思和表达意图。
粗剪的主要目的在于搭建整个影片的结构,不必进行非常细致的调整,如音乐、节奏甚至是剪辑点等因素,关注影片的逻辑及前后场的连接。
粗剪时根据导演意图或者选定的镜头中或者某个特定场景的需要,首选最好的主镜头用作起点(一般最好的镜头会用在影片前半部分)。镜头如果不是糟糕的太过分,还是尽量剪进去。
粗剪完成后检查影片是否流畅,逻辑结构是否有问题。结合素材检查影片信息量是否足够,是否缺少信息镜头,比如大环境、人物关系、细节特写、情绪叠加等。需要包装的部分预留时长、有多少镜头,特效结合实拍的部分需要先剪辑好,铺上参考音乐,让影片不至于太干。
影片整体搭建好之后,可以拿出来我们整理素材时捕捉想法的小本本,完善之前的一些想法,并在粗剪的基础上(另建一条时间线)进行调整。然后听取第三方意见(导演、制片、同事等),对影片结构、逻辑等调整进行取舍。
注意:
1)尽量将最好的镜头往前放,信息镜头宁多勿少。
2)每次对影片进行大的调整都要保留上一个版本,不论你的想法多完美都要先要按照导演要求进行尝试。
3)粗剪一般比成片要长出至少10%—15%,后续精剪时,影片的长度会由它自身的叙事方式和风格来决定。
3.精剪
精剪是对影片细节的调整,这一步是加强并巩固粗剪时确定的结构和节奏。在对影片不断的琢磨、修改过程中去调整影片细节、确立叙事方式、完善影片结构、形成影片风格。影片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场戏甚至每一个镜头的位置都恰到好处。
精剪的过程需要对粗剪影片某些不必要的或者冗余的段落进行删减,将粗剪中需要插入镜头的地方加入更多的镜头叠加信息、调整音乐,并根据音乐调整镜头的节奏、注意前后镜头的逻辑、转场效果、声音处理(同期、音效)和音乐剪接、特效镜头合进片子等细节问题。
这时影片基本完成了,再给第三方审核,这个时候提出的都是具体的细节修改意见了,如果是剧情片的话可以把声音留到这一步修改之后再进行处理,宣传片广告不建议留到后边,会影响观看感受。
注意:
1)一定要记得把特效镜头合进影片。
2)影片需要的的音乐节奏及特定的音乐转场节奏点是剪出来的,平时多做音乐剪、接练习。
4.内部修改
我个人习惯是经手影片至少过三遍再提交成片,如果时间比较紧急的话这部可以省略。一般精剪完成之后通过三方观感进行内部修改,字幕添加、图片、音效修改等问题也一并在这处理掉。
影片预渲染对闪帧、跳帧、空场、黑场、错别字、破音、声画不同步等问题进行最后的检查,这一步要细心。
5.生成出片
将检查没有问题的影片按照客户需要的格式进行渲染生成,交付客户审片。等待客户反馈的修改意见,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当然如果客户爸爸们没有修改意见的话那就没有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