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光线
光线的作用 毋庸质疑,没有光就不可能有摄影。然而,即如果缺在摄影创作中作用的了解,也不能有“好的”摄影。
光线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1、照明作用,即照明被摄体;
2、造型作用,即表现被摄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立体质感彩影调表现以及外部轮廓。
3、表意作用,即光线是摄影主体的用以要方式之一。 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是从光线的角度理解何谓“好的”摄影作品的一种途径,具体的说,“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能让人“看清楚”拍摄的是什么,还应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还应让人通过画面了解、体味摄影主体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好的”摄影作品不仅在画面上吸引人,更应该在思想、情感上打动人,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光线的塑造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光的基本概念:
1、光是什么光是一种辐射线,确切地说,是能够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780nm之间。 2、光传播的特点 光在传播中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的性质不同,会对光产生反射、透射、折射及吸收等现象,这些现象对摄影的光线造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色温的概念
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即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表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的光谱成分。
二、光线的特性
1、光的强度:包括光源强度和被摄体的反射程度。自然光的强度由季节、气候、时刻及周围环境所决定,而不同的反光率则决定被摄体的反射光强度。
2、光的性质:光线的性质是由光源的面积决定的,面积不同,有直射光和散射光之分。 直射光(俗称硬光)是指由点光源发出的强烈光线,方向性明确,其造型特点是: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这构成了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直射光照明的被摄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有较大的亮度间距,即较大反差,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造型效果,这种效果使被摄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但如果亮度间距过大,将使被摄体的亮部或暗部细节受损。 散射光(俗称软光)是指由面光源发出的具有漫反射性质的柔和光线。方向性不明确。其造型特点与直射光相反。由于散射光照明缺乏明暗反差,影调平淡,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表现也较弱,要对其表现,需靠其自身的色彩和影调对比来完成。
3、光的颜色: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白光与有色光;物体对光线的吸收与反射。
4、光的方向:以照相机的光轴方向为基准,可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有:顺光、前侧光、正侧光、侧逆光和逆光种; 垂直方向有:平射光、斜射光、顶光和脚光种; 在实际拍摄时,水平和垂直方向光线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
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相一致的光线为顺光。 顺光照明的造型效果:现被摄体的质感、立体感及空间深度感。 ()被摄体受到均匀照明,基本没有阴影;调来传达。 ()均匀的照明能够较好的表现被摄体的色彩属性(即色别、明度、饱和度)。但如果光线过强,其色彩饱和度反而降低。 ()因缺乏明暗对比,故顺光照明不宜表 ()如果被摄体表面结构光滑,顺光照明易产生反射光斑。 ()画面整体较亮,常用做高调照片照明。画面层次靠被摄体自身色彩和影前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 ()可构成被摄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形成一定的明暗关系。 ()较小面积的投影既丰富了画面影调层次,又可隐蔽无须看清的部分。 ()由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构成了被摄体的立体形态、轮廓形态及表面质感。 ()因受光面大于背光面,故画面基调较明亮,是表现高调照片的基本用光之一。 ()前侧光常作为摄影光线造型的主要用光。
正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成水平度左右夹角的光线为正侧光(俗称阴阳光)。 正侧光照明的造型效果:水平度左右夹角的光线为前侧光 前侧光照明的造型效果: ()因其明暗对比鲜明、强烈,造型效果很极端,富有戏剧性。 ()与前侧光一样,可表现出被摄体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但效果更为强烈和夸张。 ()因被摄体明暗面积占一半,可根据造型需要突出或隐藏部分特征。 ()投影成为重要的造型元素,不仅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意义,投影自身也成为表意对象。
侧逆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成度左右夹角的光线为侧逆光。 侧逆光的造型效果:
()被摄体大部分边缘形成轮廓光,既可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也是该被摄体区别其他物体的界限。
()因背光面大于受光面,构成低调画面效果。
()投影是重要的造型元素。
()该光线是表现空气透视现象、构成空间深度感的理想光线。
逆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为逆光。
逆光的造型效果:
()在被摄体周边形成轮廓光,有效勾勒 出被摄体的外部形状。 ()是形成被摄体剪影、半剪影或低调画面的有效光效。 ()投影构成画面造型元素,但投影的长短视光源高低而定。 ()可表现空气透视现象。也是表现烟雾或光束的理想光效。 () 日出日落或夜景灯光,既是光源,也是被摄体。顶光 光线投射方向来自于照相机光轴方向的上方并相对与其垂直的光线为顶光。
顶光的造型效果:
()景物水平面亮度高于垂直面亮度。若光线为直摄光,两个面的亮度间距较大,画面反差较大。
()拍摄人物时,顶光会造成人物前额、鼻梁、颧骨过亮,而在眼窝、鼻子下面产生阴影,俗称骷髅光。
()不宜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轮廓。
脚光 光线投射方向来自于照相机光轴方向的下方并相对与其垂直的光线为脚光。
脚光的造型效果:
()脚光多来自于光源的反射光或低于被摄体的光源,如反光板、镜面、水面的反光或地灯、篝火、计算机屏幕等,脚光照明的被摄体下部亮于上部,投影向上。
()由于脚光照明多为非自然光线,更具人为的戏剧效果,多表现阴郁、恐怖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