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数字信息时代,特技已成为影视制作中常见的手段。数字特技凭借无所不可的虚拟影像,为影视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可能性和创作空间。它不仅实现了影视制作在创作上的划时代变革,改变了观众的观影思维和消费观念,也赋予影视制作理论以新的时代话题。这种变化,值得创作界和理论界不断深思与探讨。
被誉为“第七艺术”的影视制作却是一开始就必须依靠科技方能诞生。没有摄影机与胶片,影视制作就不可能出现。可以说,它是科技的产物,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科学技术的推进密不可分。影视制作是受它的技术手段和放映机械的制约的。就像音乐家之受他的物质工具、受演奏他的曲子的演奏家的制约,画家之受画板、受复制其作品的印刷工人和制版工人的刻刀以及化学品的制约一样。有声影视制作、彩色影视制作、宽银幕……科技的进步直接促进了影视制作的发展与创新,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在这一系列科技创新之中,最为震撼人心的莫过于数字特技的出现与使用。它直接改写了传统的影视制作语言,将影视制作创作推向一个新的时代。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好莱坞首先出现了一批利用高新科技拍摄的影片,如《2001:太空漫游》、《大地震》《星球大战》、《超人》、《ET》等。这些影视制作大量使用了特技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合成画面,从而产生了令人吃惊的视觉效果。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此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制作工业迅速地走进了一个数字特效开创的新的创作天地。到1996年,美国50%以上的影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画面。影视制作特技在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下,逐渐成为好莱坞影视制作产业的一大支柱。时至今日,数字特技已成为影视制作创作中最为常见的手段与内容,不仅获得了全球的认可。甚至还成为票房收入的基本保障。不仅好莱坞大片中特技镜头满天飞,各国也纷纷将提升科技含量、发展数字影视制作作为振兴本国影视制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从我国影视制作近年来的发展中也可窥一斑。那么,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数字特技究竟给影视制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变化?
一、数字特技对影视制作创作的影响。
关于影视制作特技,人们其实并不陌生停格、多次曝光、升格、降格、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摄影手法都被运用到影视制作上。而随着特技部门的成立,特技美术如道具、光学、物理和化装等各种特效也一再被使用上来。特技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但是对于计算机合成的数字特技来说,它已不再是“一种花招”那般无足轻重,它的出现,对影视制作创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使“形式就是内容”成为一种新的创作观念。
对于影视制作来说,数字特技的出现首先冲击的就是影视制作的制作方式。虽然数字特技也是利用前期拍摄、造型设计、后期光学合成而综合形成的技术,但这些技术运用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它以高科技的数字合成、数字图像处理和三维动画等手段,使想像与现实之间不再有距离,真正实现了叙事与造型的完美融合。这种数字影像对影片制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减少了摄制步骤,而且不会降低最后的影像效果。影像的数字化制作允许影视制作人在图像终端机上制作任何东西。他们可以让静态的人物做出真实的动作,可以创作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形象。
在今天的影视制作制作流程中,从分镜头剧本开始,数字特技的影子便无时不在。剧本策划时,叙事的安排中,数字特技让创作者跳出了传统的线性的思维模式,完全打破了时空的概念。原先局限于拍摄技术的画面可以被实现了。创作者放开了手脚,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体现在制作过程中,便是特技的位置被预留了下来。前期拍摄时,除了实地拍摄外,搭景、蓝幕、模型、数字天光画等镜头越来越多,对照明、道具的要求与传统的拍摄要求也大不一样。对置景和道具人员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做一些实物的模型。而是要在计算机中画出所需场景和道具,以便后期合成使用。这样,在后期合成处理时,计算机技术便开始大展身手,原有的遮片、叠影等传统方式的特技方法被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强大功能所取代。因此。我们在影视制作中看到了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画面,这些通过实拍与计算机处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视觉奇观,都是用传统实拍技术不可能完成的,但如今却成了银幕上的常客。
其次,数字特技也给影视制作内容带来了相应的变化。数字特技的发展也给影视制作的内容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不仅使以前那些比较难以实现的宏大场景成为现实,更多的视觉奇观被制造出《星球大战》中广阔无垠的星球空间,《魔戒》三部曲中的精灵王国,《哈利·波特》中孩子们的空中捉球,都一再让观众发出难以置信的感叹。想像力与创造力不再存在现实条件的制约,真正达到了一个“自由王国”。其次,数字特技的介入也极大地发展了影视制作的类型,使充满了瑰奇想像的科幻片、史诗片、动作片、灾难片在几十年中获得迅速的发展,一举成为影院的宠儿。而现在通常意义上所言的“大片”,指的也正是这几类影片,它们已成为影院招揽观众的品牌。
二、数字特技所带来的制作过程和创作内容的变化,致使影视制作作品及观众与过去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
在意识到特技效果内涵与作用之后,观众就从对影片叙事真实性的认同逐渐转移到对影视制作奇观和技术的欣赏。不管影视制作上的特技效果可见还是不可见的,它都在悄悄改变着观众的观影经验。大银幕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影像奇观,让观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观影过程就是投身于一场瑰丽梦幻的过程。其目的不再是面对影像引发思考,而是沉浸在影像之中忘记自我。于是,感官刺激压倒了叙事,娱乐游戏压倒了信息传达。“数字影视制作给我们带来的游戏心态,是对视听奇观的享受而不是对银幕现实的认同。因为很多数字影视制作虚拟的不是‘现实’,而是22世纪杀人网络中的数字杀手、恐龙复活的侏罗纪公园彗星撞地球这样的‘非现实”’。可以说,数字特技在突出影片的技术成份,在强化影视制作的商业本性的同时,也将影视制作向娱乐的方向更进一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将现实生活不可能实现的变为现实,在后现代的工业社会,它对普通观众所起的梦幻与安抚作用,使得人们工作中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与宣泄。这与电脑游戏等作用是相近的,也更为鲜明地突出了影视制作作为大众文化一种的特征所在。
数字特技除了带来观影心理的变化之外,也造成了观看主体和观看情境的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新兴媒介的兴起,致使影视制作的传播方式和过程也发生巨变,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多渠道观看影视制作,DVD、电视、网络……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影视制作观看模式,观众更多地选择经济实惠(甚至是免费)便利的家庭观影方式,影院日益成为一个瑟萧的去处,这无疑给影视制作工业带来了极大冲击。
然而,数字特技的出现与盛行,商业大片的打造,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制约了这种家庭传播方式,并使得影院观影仍成为观众的首选。高科技的大片对观影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听震憾须在最好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本来的效果。因此,IMAX、DMAX、球幕影院、动感影院等多种功能放映厅的出现,正是为迎合大片的特效本质而出现。观众既可以在巨幕厅里将画面细节尽收眼底,也可以随着座椅的转动直接感受星际探险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十几组扬声器感受立体声的配乐和特殊音效,这种视听享受与震憾非同一般,远非家庭中的电视、网络观影可以比拟。因此,低成本影视制作、艺术片往往会在网络上疯传。但商业大片的出现却会直接带动影院观影热潮。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特技在顺应时代发展,促进观众的消费观念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种镜头的美学价值,不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艺术创造空间。还在于‘再一次’强化了能指的想像性,把观影继续推向感官层面,促进着已有的消费主义。”而当前全球影视制作放映市场呈现出向大城市、大院线、大影院、大制作集中的“四集中”倾向,影视制作消费集中化现象的越来越突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拜数字特技所赐。
三、对影视制作美学和影视制作理论的影响。同样,数字特技的出现也对影视制作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
经典的影视制作理论已不足以解释数字影像的本质。技术革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人的经验与想象,也成为当代影视制作理论探讨的焦点。目前国内理论界对数字特技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数字影像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数字影视制作特技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巴赞关于影视制作影像本体论的基石,如张歌东认为“这些计算机创造出来的影像表明影视制作不仅可以不再是物质现实的简单复制,它所制造的‘视觉谎言’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概念。”这种论点同样也被倪震、陈犀禾等人所认同。但同时大多数人也认为这种计算机制造出来的影像也能给人以逼真的感觉,这既是一种虚拟的真实,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实。它与现实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复制与复原”,而是“想象与呈现”的关系,是一种想象的、虚拟的实物。因此,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虚拟现实主义”一词来界定数字影像。“对这种新的影视制作影像的特性可以用虚拟现实主义来加以界定。即它在视觉表象上具有客观世界物质现实的外观,但实际上却是人工合成的。它是一个关于现实的全新版本——一个假现实,一个虚拟的现实,它拓展了那些在影视制作早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影视制作语言。”这种用“虚拟现实主义”取代“照相”的说法,无疑是对影视制作奇观特性的发掘,是对影视制作美学观念的一种拓展。并从影视制作观念和本体的角度对此作了肯定。
其实不管是“虚拟现实”还是“数字真实”,数字特技的出现的确是给传统影视制作理论提出了新命题,也给影视制作创作带来了新发展。传统特技手法借助于计算机的参与如虎添翼,数字技术的成熟使得创造影像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且,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数字特技形成了一种新的“影视制作语言”,为影视制作营造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影视制作时空。大大增强了影视制作的表现力。它的出现再次引发人们对于影视制作本性的探求,对于推动影视制作艺术发展不无好处。总之,数字特技凭借无所不可的虚拟影像,为影视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可能性和创作空间。它不仅实现了影视制作在创作上的划时代变革,改变了观众的观影思维和消费观念,也赋予影视制作理论以新的时代话题,使影视制作本体、影视制作机制、影像的美学意义、观众接受心理等理论课题都将在崭新的技术语境中有了新的含义。这种变化,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值得创作界和理论界不断深思与探讨。虽然处于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的重重包围之中,但只要影视制作能发挥自己本身的技术优势。辅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扎实的叙事手段,在新科技的推动下,影视制作必可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走得更远、更丰富多彩。
|